红色和黑色的两尾鲤鱼,各在一个摆件的两面“游动”。不管从哪一面看过去,两尾鲤鱼都是栩栩如生,没有一点丝线的重合与相杂。9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文殊院街的“锦玛绣蜀绣苑”,看到这幅标价3万多元的蜀绣《双面异色鱼》,标签上注明:“锦玛绣大师作品,已售出。”
在这里,传统的蜀绣被做成手机套、屏风、灯罩、摆件、画框……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停留。作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传承人,锦玛绣说,“蜀绣要想走得更远,仅靠大师们的单打独斗还不够,抱团占领国际市场才是发展的目标。”
曾想放弃蜀绣年,锦玛绣考大学因没填报好志愿落榜后,顶替母亲进了成都蜀绣厂,当起一名绣工。18岁的姑娘很单纯,觉得有个工作不容易,非常珍惜,一门心思用在学习蜀绣上。两年后,成都蜀绣厂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绣制巨幅蜀绣《芙蓉鲤鱼》,年纪轻轻的锦玛绣被选为其中一员,参与了这幅作品的绣制。
上世纪90年代,蜀绣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人离开了蜀绣厂。锦玛绣也通过朋友在荷花池找了一个摊位,干起批发牛仔裤的生意。在她干得风风火火的时候,当时的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找到她,劝她回厂继续从事蜀绣。想起自己喜欢的蜀绣,锦玛绣毅然回厂了。
年,成都蜀绣厂倒闭,孩子考上大学,巨大的经济压力一下压到锦玛绣身上。当年底,锦玛绣租下一个小门面,招收愿意学习蜀绣的学生。后来在金牛区政府的支持下,锦玛绣成立了蜀绣公司。
为了让老百姓了解蜀绣,2006年6月,锦玛绣和学生在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现场绣制“太阳神鸟”。同年10月,文殊坊开街,在街上一个巨大的玻璃房中,锦玛绣和16位绣工连续7个月绣制一幅面积55平方米的老成都地图。
很快,锦玛绣的公司风生水起,很多以前蜀绣厂的老绣工也纷纷加入进来。
核心技术要传承下去岳亚林坐在绣棚前专心绣着双面异色异形绣“熊猫吃竹”,双面异色异形绣是蜀绣的核心技术之一,她从今年起才开始学习。
年锦玛绣刚开始办班时,岳亚林就跟随锦玛绣学艺。学习蜀绣无法立竿见影,学两年顶多算入门,坚持5年以上技术才能算中等。“但在打基础的几年时间里,学习者几乎是没有进账的,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废。”锦玛绣前前后后招收了近90个学生,目前还在坚持绣的,仅有十来个。
一幅好的蜀绣作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也非常考经验。比如配色,“要从上万种颜色的丝线中配出最好的色彩效果。”锦玛绣说,不同的作品,还要运用不同的针法。蜀绣有近百种针法,比如锦纹针法,绣出的作品就像织出的锦缎一样。学习最难的绝技双面异色异形绣,要熟练掌握上百种针法。
“传承蜀绣,对我来说是压力,更是责任。”锦玛绣说,招收徒弟,是传承蜀绣的途径之一。如今,在成都市文殊坊、黄忠社区、郫县团结镇和绵竹4个基地,都有锦玛绣的学生,她们不仅传承着蜀绣,还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
锦玛绣教学生有个习惯,刚入门的她亲手教,是要打下一个好基础;高精技术再亲手教,是要传承蜀绣的绝技和核心。“只有这样代代传承,蜀绣才有发展的希望。”
占领国际市场是目标在锦玛绣的店铺里,各式各样的蜀绣产品分为收藏级和高、中、低四档,价格也从几十万元到几十元人民币不等。
“最多的是礼品订单,其次是旅游纪念品和屏风、挂饰等家装产品。”锦玛绣透露,蜀绣的人工成本和硬件成本都很高,而喜欢又有能力购买的消费群体有限,市场狭小成了这个行业最大的瓶颈。
因此,除了现有的产品形态,锦玛绣正尝试和一些日用品生产商合作,将蜀绣用于灯罩、围巾、桌布、时装等领域,为这门传统技艺开拓更多的消费市场。“其实在1994年以前,大量蜀绣产品都是销往国外的,如今反而90%都在国内销售。”
进军国际市场仍是锦玛绣的一个目标。“但如果仅仅靠我们自己单枪匹马去闯国际市场,经济实力还远远不够。”锦玛绣认为,如果有可能与一些高端服装品牌合作,将大大缩短蜀绣进军国际市场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蜀绣一定要像苏绣一样向产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