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发布日期:2008-10-26 访问次数:3882
成都银花丝技艺 青羊区
成都银花丝工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也是我市著名的传统特种手工技艺,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清时期,成都的金银花丝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银花丝工艺品采用高纯度的白银为材料,手工精心制作而成。产品制作要经过熔炼、轧片、拉丝、掐丝、錾刻、抛光、压亮、电镀等几十道工艺。制作产品的银丝最细的仅及人头发的一半,粗的也只有几毫米艺人们根据设计要求,交互运用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等技法,做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精致工艺品。有形态自然的苍松、翠竹、梅花、兰草,有生动活泼的鸟兽及古朴典雅的"龙凤呈祥"、国宝大熊猫等。银丝工艺品具有结构严谨、造型别型、虚实相间、富丽堂皇、美观大方的特色。由于采用了白银防变色工艺处理,使银丝产品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柔和光泽、不变色,给人以舒适的美感。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川西分行招收了成都部分金银器制作艺人组建成立了国营成都金银饰品店在春熙路开业。在以黄旭川、王吉树、陈荣鑫、姚家贵、张永昌等为代表的老艺人的带领下,挖掘恢复了传统的平填花丝技艺,其中制作的丝、片结合的花蓝摆件1956年送德国莱比锡博览会展出并获奖。从那时起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银丝制品成为省、市外贸出口创汇主要工艺品之一。《成都市志?轻工志》记载:成都金银器的制作可以追朔至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时期。在广汉三星堆侧器物坑中便出土有世界罕见的金面罩和刻有人面、鱼、鸟等包金木杖文物。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制太阳神鸟更是历史的见证。至汉代,成都的金银器工艺水平已有了很高的造诣。西汉政府在成都、广汉两郡设立工官监造金银器等,规模已较宏大。在长沙马王堆、湖北江陵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汉墓中,乃至朝鲜平壤、蒙古诺音乌拉古墓中都曾发现大批署有"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戮印的金银器。到宋代,成都的金银器制作已十分精美,出现了丝、片结合的产品。1969年在四川德阳孝泉镇发现了窖藏的一批宋代成都造的银器,有莲花杯、菊花杯、镂空盒、瓜形壶等,造型多样,结构巧妙,做工精美。
随着生产企业老艺人及第二、三代技工相继退休,中青年技工目前仅留下极少的制作人员,该项技术早已面临着后继乏人和濒临失传的困境。要培养一名银丝工艺技术工人,需花费2-3年时间才能掌握基本技艺,独立完成则需要5-6年。由于该制品属高档工艺品,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周期长,市场容量小,经济效益差,企业招用学徒工也十分困难,有的工艺已失传。
下一文章:银胎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