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发布日期:2008-11-15 访问次数:3445
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是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极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东方文明的色彩,是"天府明珠"都江堰市源远流长的水文化艺术结晶。
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清代谓"祀水",民国时期称为"开水大典"。源于古蜀人对岷江水神的传统祭祀活动,战国末期蜀郡守李冰率领劳动人民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传统的祭祀活动遂演变为纪念李冰治水功绩为中心内容的祭祀仪式,一年一度,世代相传,既表达了历代人民渴望征服大自然的美好心愿,又反映了对治水英雄的敬仰追怀。
据史料记载,祭祀李冰父子的活动,历来十分隆重。唐代"春秋设斗牛戏"。宋代"每岁用羊4万余头。凡买羊以祭,偶产羊羔者亦不敢留"。唐宋时蜀民以羊祭祀李冰父子规模盛大,"庙前江际皆屠宰之家"。元代祭祀规格为"帛一、羊一、豕一、登一、一、篮一、篁二、笾四、豆四、一、爵三、炉一、镫二"。祭祀程序为:主祭官着公服,行二跪六叩礼;奠帛读祝三献爵;送神;望燎;告礼成,退。这一祭礼规格及程序,沿袭到明末。参加祭奠的有钦差、省和地方官员。清代还奏请"令地方官立祠""诹吉致祭""牲用少牢,祭列九品"。祭祀完毕乃至江边观砍杩槎放水。相传,放水之后,主祭官务必立刻上桥,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成都,人跑得快,水流得快。否则,跑慢了,水不够用,则拿主祭官试问。民国时期,"官祭一般以三月清明举行开水典礼致祭"。要搭红帐祭棚,立工程解说碑。先祭李冰,再祭二郎,后要到渠首扬洒庙江边观礼台土的李冰父子神位前祭祀,祭祀完毕乃鸣炮放水。民国时省政府还特地颁布了祭祀礼仪程序:全体肃立;奏乐;设迎神位;还神;授花;引赞导主祭官恭谊五位前立正;唱纪念歌;进帛,献帛;进爵,献爵;进食献食;主祭官诣读祝位前肃立读祝;全体向李二郎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礼;奠爵;焚祝帛;奏
乐;设送神位送神,唱民工歌;礼成,呜炮。
解放后,"开水典礼"得以延续。1950年清明节,当时住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的李井泉主持了都江堰解放后的第一次开水典礼,并表彰了抢修都江堰的有功人员。英国(泰晤士报)还对此作了报道。
这一古朴、隆重和清明农田春灌密切相关的放水仪式,直到1957年后因科学技术和农业的发展,都江堰安置了电制闸门,岁修工程不用全部断流而中断举行。
自1990年恢复举办的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放水节的精髓,又赋予了时代新的内容和特色。在"文艺搭台,经贸唱戏,扩大交流,搞活经济"的方针导向下,使这朵别具一格的蜀国奇葩再放异彩,誉播神州和友邦。.
恢复举办的清明放水节已成为都江堰市规模最盛大、气氛最热烈、群众最喜爱的民俗节日。清明节到来之际,城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贴楹联;街头巷尾处处披红挂绿,装饰一新。
清明节一早,都江堰车辆如织,人流如潮,兴致勃勃的本地群众和中外嘉宾从四面八方涌向放水庆典的主会场--都江堰渠首。披上节日盛妆的庆典会场,礼台高架,杩槎横列,旌旗飞扬,升空标语和充气巨龙凌空,两岸人山人海,车列长阵。
庆典开始。随着红、黄、绿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鼓乐奏响,鞭炮、礼炮齐鸣,彩球、信鸽直飞蓝天。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由都江堰市市长和中外贵宾代表先后致词。接着仿古祭祀表演开始。在悠扬的古乐声中,200名身着古装的严宫女"、"衙役"簇拥骑着高头大马的"太守"徐徐来到"祭台"。"衙役"们挥幡列阵。众"宫女"翩翩起舞,"太守"表演叩礼读祝,酹酒拈香,再由"衙役"将所抬祭品一猪二羊掷于江中,敬奠川主(李冰)。有板有眼的仿古祭祀,古味浓郁,使人跨越时空,浮生联想。表演完毕,由地方政府和省市到会主要领导为放水剪彩,把放水庆典推向高潮。一时间,但闻鼓乐长鸣,鞭炮、礼炮震耳欲聋,信鸽放飞,彩球腾空,堤上坟上等候多时的水龙队、狮灯、水旌、腰鼓、扇舞,威风锣鼓等民间文艺表演队伍一齐列阵表演,人如海,歌如潮,笑脸与彩旗相映,古趣与现实交融,使庆典会场为之沸腾。在欢天喜地的声浪中,随着主持人"砍杩槎放水"一声令下,信号弹射向碧空,顷刻,万人住口,目光一齐投向放水表演现场。这时,身着古代装束的身强力壮的砍缆工跳上杩槎,挥起利斧,劈砍梆索,拉槎工也吼起了号子协力配合。只见刀落绳断,杩槎晃动,人刚撤出,咆哮的江水便一泻而下,将杩槎吞榻,如脱缰的野马奔腾呼啸而去。好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场面惊险,动魄惊心,令多少观众绷紧了心弦,屏住了呼吸。于是舞更欢,歌更酣,鼓乐更激越,掌声更热烈……
"中国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异彩纷呈。除保持和发展了砍槎放水、农工商物资交流盛会的活动外,还增加了大型街头民间文艺表演、彩车展示、街头火树银花装饰、火龙表演、施放高空焰火和孔明灯、文物书画摄影展览、群众文艺会演、美食一条街等形式和内容,在传统的清明放水节基础上锦上添花,更富魅力。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都江堰放水节恢复以来,加强了都江堰的对外开放,扩大了都江堰的影响。仅"中国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就迎来了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名来宾以及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内外记者近300名。美国朋友布瑞献赞叹道:"放水节很好,很有特色!"加拿大朋友科斯汀·斯托克斯女士认为:"中国人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这么好,很令人钦佩。都江堰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日本国山黎县中巨摩郡还特地派出了一行25人的参观团前来观赏、祝贺,再次建议将都江堰放水节推向世界,办成国际性的放水节。
放水节还促进了都江堰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991年,放水节历时18天,接纳观众60万人次。物交会购销两旺,完成计划指标的17996,较同期上升36.5%。1992年放水节庆典3天,物交会25天,迎来观众约70万人次。物交会下达指标3500万元,完成指标7881.8万元,突破历年最好纪录。对放水节的恢复,广大群众反映热烈,认为是继承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之举,体现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定,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增强了党对群众的凝聚力。新加坡的客人观看后感叹道:"共产党、人民政府花钱让人民高兴,真了不起!"
上一文章:蜀绣之乡的田园城市畅想
下一文章:西北“花儿”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