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千年水风俗今现都江堰

发布日期:2008-11-16 访问次数:3023

     “咚!咚!咚!”三声炮响之后,都江堰离堆古园溢洪道场里顿时彩幡飞舞、群狮欢腾、锣鼓喧天、火炮齐鸣。八名“官差”,四人一组,各抬一头用于祭祀的猪、羊,随着主祭官的一声令下,抛入了江中。几个剽悍的堰工短裤赤膊,随之纵身跳上拦河杩槎,挥动利斧,砍断杩槎盘杠结点的竹索,再用大绳系住杩槎的头部,岸上十余个大汉接过拴在杩槎上的大绳,齐声吆喝,用力一拉,拦河杩槎散落下来,露出一个决口,顷刻间,滔滔岷江之水从决口处汹涌涌入内江,向川西成都平原奔腾而去。

放水节上,模仿当年的官差向河里抛祭品

堰工在拉拦河的杩槎,以放水入内江

       4月5日清明节这天,400多名身着汉代古装的祭祀人员在“蜀郡太守”的率领下重现了一千多年前汉代都江堰“放水节”的盛景。近千名中外游客见证了都江堰的这次盛大节日。扮演蜀郡太守任今天主祭官的杨本发对记者说,在都江堰人的心目中,“放水节”甚至比春节还要重要。

“蜀郡太守”在念祭文

        据了解,为乞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岷江沿岸百姓自古以来就有杀猪宰羊以“祀水”的习俗。公元前250年,四川的地方长官即蜀郡守李冰为使岷江之水能长久稳定地滋润成都平原,带领沿岸百姓修了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史称“天府”。为纪念李冰,于是将原来的“祀水”改为“祀李冰”。
  为保证其水利系统历久不衰,都江堰自修好之日起,就坚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杩槎截流岷江,以对都江堰进行维修,到次年春天,再把杩槎拆掉,“放水”灌溉。北宋年间,官方正式将清明节定为“放水节”,并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既“祀水”又“祀李冰”,既乞求天佑丰年又彰显当朝盛世。
  1950年的清明节举行了建国后的首次“放水节”。1957年之后,都江堰岁修措施改进,修建了电动钢制闸门,可以随时启闭,以往的“放水仪式”也就不再举行。1990年,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李冰精神,都江堰市决定恢复传统的“放水节”,但在1996年之后,又由于河道整修等原因而中断。
  这次活动的总导演、都江堰群众艺术馆馆长何翔告诉记者,1996年中断“放水节”之后,每年还坚持了仿古祭祀仪式,但单纯的祭祀活动体现不出都江堰完整独特的水风俗,因此借去年底对古堰进行截流维修之机,今年又恢复了仿古“放水节”,也是为了增强都江堰的历史纵深感。
  都江堰距今已经225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古老水利工程之一。

  • 13980803583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蜀绣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