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郫县豆瓣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2008-12-04 访问次数:3111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产于成都市所辖郫县境内,是四川省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很早就已享誉神州内外。
关于郫县豆瓣的起源,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风起云涌,福建汀州永定县翠享村移民陈益兼,在入蜀的艰辛旅途中,随身携带了一麻袋蚕豆充饥,但是由于路上连日阴雨,当他赶到郫县时,袋内的蚕豆大部分已经霉变发酵了。在移民初期的艰苦环境下,陈益兼不忍心将霉变的蚕豆扔掉,于是就把它们放在太阳下晾晒。有一天,陈益兼很偶然地把晾晒的蚕豆和着鲜辣椒一起吃,入口一嚼,竟觉鲜美无比,余味绵长。于是就开始试制“辣子豆瓣”,不想竟创造出一个巨大的产业。
  郫县豆瓣的规模化生产,当起于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陈益兼的后裔陈逸仙在郫县开设“顺天号酱园”,开始大批研制、生产和销售“辣子豆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陈氏后人陈守信又在郫县创立“益丰和酱园”,后来并入“顺天号酱园”,使产品更加精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时,陈守信开始尝试使用蚕豆和面粉混合发酵,并与盐渍辣椒混合的生产技艺,生产出了正宗的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生产工艺的成熟期,在咸丰三年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彭县人弓靖明来到郫县开设“元丰源酱园”,从而打破了“益丰和”独家经营郫县豆瓣的局面,由于出现了有力的竞争对手,两家酱园在郫县豆瓣的生产中绞尽脑汁,寻求技术创新和配料搭配,使郫县豆瓣的生产技艺和口感日臻完美。民国二十年,陈守信次子陈正齐之长子陈文揆,又在郫县开设“绍丰和酱园”,使郫县一地形成豆瓣生产三足鼎立的局面,为豆瓣生产技艺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国时期,“元丰源”和“益丰和”两家酱园各自拥有晒场近10亩、缸25000口、工匠近40人、年产豆瓣40万斤左右,规模已十分壮观。
郫县豆瓣无疑为川菜的形成和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么,它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又是怎样的呢?第一步是精选优质的二荆条海椒,这种海椒色泽红亮辣味适中,然后用扁锹剁切成一寸二分长左右的碎节,加入盐,置于槽桶中在太阳下曝晒,一天翻搅两次。第二步是将干蚕豆浸泡,然后放入开水锅中略煮片刻,捞起后用石磨碾压去皮。第三步,将黄豆磨制成粉,然后与糯米、面粉及去皮蚕豆一起搅拌均匀,放入箩筐中发酵。第四步把发酵充分、香味扑鼻的豆瓣与海椒混合。第五步也是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制成的豆瓣酱进行翻、晒、露,等到一年左右,色泽红亮滋味鲜美的红豆瓣就算酿制成熟。如果要生产颜色更深、滋味更浓的黑豆瓣酱,则需要一年半以上时间的酿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川菜的迅猛发展,餐饮行业和平常人家对郫县豆瓣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促使郫县豆瓣生产厂家不得不采取工业化生产,以提高郫县豆瓣的产量。但是传统工艺所生产的郫县豆瓣依然具有优势,那就是色泽红润、味辣香醇、瓣子酥脆、粘稠绒实,口感更胜一筹。
郫县豆瓣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蜀中百姓和所有喜欢川菜的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营养的角度说,郫县豆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辣椒碱,长期食用可增进食欲,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并且起到驱湿却寒的作用。作为一种技艺和文化,郫县豆瓣已深深地融入四川人的血液和川菜的魂魄中。
另一方面,郫县豆瓣除了影响到本土的餐饮习惯和饮食文化,也对全国其他一些菜系发挥了一定作用。郫县豆瓣的外销始于民国初年,从水路和陆路出川的郫县豆瓣可以东经成渝而入湘、鄂,南转宜宾而行销云、贵,西由雅安而远销康藏,北经广元而至陕、甘。如今,更是不远万里跨越重洋远销至国外。
食在天府,味在成都。作为川菜必不可少的辅料,郫县豆瓣对一方的文化和一方的餐饮习俗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3980803583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蜀绣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