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发布日期:2008-09-21 访问次数:7265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横向相比,四川却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了。略举几例:例一,四川经济实力在全国的位次呈下降态势。1978年四川GDP居全国第6位,1981年被河北超过降至第7位,1985年被浙江超过降至第8位,1997年又被上海和湖北超过而退居第10位。80年代初,四川的经济总量比广东多几十亿元,到1999年,经济总量比广东少了4 748亿元。例二,四川经济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也居中下游。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经济年均增长9.1%,在全国位居第23位,与增速最快的福建省相差4.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中居第6位,1999年增长速度在全国倒数第一,比西部增长最快的宁夏低3.1个百分点。例三,90年代初,四川普通高校在校生几乎与江苏相当,1998年,在校生人数不及江苏的一半,每万人口中普通初中生的数量居全国第30位,普通高中生的数量居第29位,普通高校生的数量居第24位。例四,四川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998年云南旅游总收入205亿元,四川只有146.9亿元。1999年四川旅游外汇收入仅8 367.2万美元,仅相当于云南的32.1%,陕西的33.9%,甚至比重庆低469.8万美元。这一连串数据令四川惭愧。四川有基础条件,有许多机遇和优势,四川的发展不应该是上面这种状况!
那么四川为什么没有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四川最缺的是什么?我们可以举出有碍四川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如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经济基础和起点、区域发展不平衡战略,以及教育水平、人力素质、法制健全程度等等。谈到四川发展的制约因素时,人们常常列举的是三条:人才匮乏,科技落后,资金紧缺。现在该是我们冷静反省的时候了。四川果真缺乏人才吗?1999年四川有专业技术人员120万,其中享受国家级和省级特殊津贴的专家就有3 000多人,两院院士49人,居全国第4位。有如此强大的人才队伍,四川何愁缺少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四川果真科技落后吗?1998年,四川有43所高校,223个县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3 300多家民营科研机构,540多个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还有17个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每年都有一大批很有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问世,其中不少成果在省外转化和产业化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四川大学每年就有上百项可供转化的成熟科技成果,去年在深圳举办的我国首届国家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川大的成交金额列全国参展高校第三位,仅次于北大、清华。有如此雄厚的科技力量,怎么还以为四川科技落后?四川果真资金紧缺吗?的确,四川要办的事很多,财政十分困难,但是,事在人为,解决资金问题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如何找钱,二是如何用钱。陕西的条件不比四川好,去年陕西外资企业达2 600家,累计投资总额79.48亿美元。为了支持西安交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的建设和发展,陕西省委、省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安排在三年内向两校投资5亿元。反观四川,去年合同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7亿美元,教育、科技几乎没有增量投入,可是至今还在海南、广西积压着大量房地产,总值100多亿元。
综上所述,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判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四川最缺的不是机遇、条件和优势,也不是人才、科技和资金,而是缺少善于抓住机遇、利用条件、发挥优势,对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见识、机制和能力。我们看到,由于敏感性不强,或抓而不紧,或缺乏乘势而上的气魄,四川已经痛失不少机遇。想想看,四川有那么多全国重点大学,居然没有一所大学建立起研究生院(全国共建有33个研究生院);四川有那么多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但出类拔萃的高科技、高成长性公司和企业却不多见;四川有那么多在世界上有独特性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居然很少形成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旅游精品;四川第一个取掉了“人民公社”的牌子,却始终未能打开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局面;四川诞生了全国第一所“强强合并”的大学,并校改革的硕果却不属于四川,全国规模最大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最后在浙江落户。
更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如果思路不对,工作不力,四川还将丧失来之不易的大好机遇。仅举三例:
例一: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以及陕西等省市纷纷行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了各自面向21世纪的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力争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科技大省的四川,本应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时至今日,四川既未组成统筹全川科教改革和发展的领导班子,也没有出台推进全川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稳定和吸引人才方面的改革举措也缺乏力度。
下一文章:中国轰炸机在中俄军演时坠毁 军方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