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发布日期:2008-09-30 访问次数:6825
1975年成都工艺美术厂第一次招工,杨德全进了蜀绣厂。当学工三年,她开始就绣被面,给师傅当助手绣了两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蜀绣题材主要是水草鱼,她就在绣水草或绣字的过程中,看师傅的绣品,琢磨师傅针法的运用。那时是一门心思在刺绣上,从早上六点要绣到晚上十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蜀绣主要是线条绣,均为墨色,如赵蕴玉的《品箫图》《簪花图》等都是线条绣,那时也绣堂屏、斗方、福字,虽是墨色,但也有浅深浓淡,有像传统书法那样的沙笔,墨线中有点点空白,一样地有黑白灰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型蜀绣《芙蓉鲤鱼》绣出后,蜀绣题材开始丰富,杨德全在毛承武、王玉亭老师傅的带领下学习针法。她说,“老师傅不断推翻原来的绣法,探索更妙的用针设色。如怎么绣能让鱼甲活起来,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
1978年在北京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厂里派杨德全去。那是她第一次去北京,令她大开眼界,看了苏绣、湘绣,看到了刺绣题材的多样性。
1980年,要换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装饰挂件,画家郭汝愚提出的内容是大渡河、金丝猴,后定的是芙蓉鲤鱼,由杨德全和师傅绣的小样。绣小样时她已怀孕,1979年开始绣大样时,她没参加,因为娃娃已出生。《芙蓉鲤鱼》是大型作品,绣幅大,光一面的绣工就要八个。人多,在绷子上用针,大幅面料难免抖动,黄菊芬师傅因此绣得慢,于是向厂里力荐杨德全去绣,说她绣得快,手艺好。这是杨德全参与完成的最大幅的蜀绣工艺品。
绣过《芙蓉鲤鱼》双面绣后,杨德全绣出的第一幅双面异色绣是《蝶趣》,其后才绣出《古瓶樱花》(一面是青铜花纹,一面是朱砂红)。杨德全说,“当时我的刺绣技艺提高很快,心思只在多做作品上,1998年还帮同事绣了《火把节》。八九十年代也正是蜀绣最辉煌的时期。”
上一文章:成都市第二届蜀绣创意作品大赛
下一文章:工艺展 60力作获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