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发布日期:2008-10-12 访问次数:3735
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矗立着一片新厂房,那里机声轧轧,彩练飞舞,这,就是成都蜀锦厂。它拥有职工七百多人,电动织机一百三十多台,年产锦缎被面等丝织品近一百万公尺。
成都市蜀锦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是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广大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九五○年党和人民政府将成都锦缎业的部份失业工人组织起来,在西郊瘟祖庙(现厂址)办起了“丝织业临时自救工场”,实行生产自救。一九五一年五月,在“临时自救工场”的基础上,筹组“成都市第一丝织生产合作社”。市劳动局等单位为它筹集了二万四千一百多元的资金。 百货公司向它预订了一百六十疋货,原料由蚕丝公司供应,产品由供销联社包销。同年九月,市劳动局又给工人调拨了十万斤大米,六千元人民币,并送来了御寒的棉衣,二百多名失业的织锦工人,在成都西郊一片杂草丛生的瘟祖庙里艰苦创业。他们从资本家那里借了七十二台脚踩手丢梭的破旧织机(有的织机上还刻有“康熙年制”的字样),开始生产。
一九五二年初,由于资本家的破坏和捣乱,以及锦缎产品暂时滞销,丝织生产合作社出现了资金周转失调,面临着严重的困难,阶级敌人也趁机进行煽动,叫嚷:“解散丝织生产合作社”。少数社员也发生了动摇,提出:“分货”、“散伙”,“各寻生路”……先后有四十多名社员退社。,
针对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和部分社员中产生的动摇情绪,党及时抓紧了对工人的阶级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组织社员学习社章,进行社会主义的前途教育,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诉苦会,使广大社员更加仇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懂得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他们吐苦水,挖苦根,进一步认识到吃人的剥削制度,是织锦工人苦难的根源,坚定了走合作化道路,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们克勤克俭,渡过了建社初期的困难。到年底,合作社的自有资金,增加到四万一千五百五十一元,超过筹备时一倍多。一九五三年,产值比一九五二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六,产量比一九五二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五,基本上消灭了废次品。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提高,织科能织花的比原来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六,挽科能挽花的比原来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一十八。一般社员也能织“凤穿牡丹”等较为复杂的图案了。
组社初期,社员平均月工资仅八元左右,一九五四年增加到二十六元,提高了三倍多。一九五四年一月,发了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劳动返还金后,社员们共买了四十床棉絮,六十二床锦缎被面,十五匹兰布,改善了物质生活。同时又举办了工人夜校,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活跃了文化生活。一位老工人激动地说:“我织了几十年锦缎,今天才算盖上了自己织的被面,这是毛主席带来的幸福!”
成都市第一丝织生产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在全市锦缎业中树立了一面旗帜,许多个体织户纷纷申请入社。一九五六年初,迎来了成都市锦缎业合作化高潮,全市分别成立了六个丝织生产合作社,社员达到七百二十五人,织机三百零七台,年产量约一万五千匹。一九五八年,在工农业全面大跃进的新形势下,成都市的五个丝织生产合作社,合并转为两个地方国营工厂,第六社并入绉绸厂。蜀锦一厂主要生产被面、服料、帽缎、素缎、宁绸、装饰锦等传统的蜀锦产品,蜀锦二厂后来并入东方红绸厂,主要生产素缎、素绸(不提花)。根据国家外贸出口的要求,蜀锦一厂还试制、投产了丝棉交织的丝毕叽、夹丝呢、雪花呢等新品种。
毛主席指出:“手工业要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蜀锦厂的广大工人积极响应党组织发出的“木机改电机”的号召,成立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技术革新小组”,迈开了向机械化、自动化进军的步伐。他们以土代洋,土洋结合,以木代铁,以旧替新,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由木机改成的电动铁木织机。
铁木丝织机投入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每台日产量达二十七公尺,比原来的木织机提高工效二倍多。除铁木丝织机外,成功的革新项目还有:打纤机十台,提高工效八倍,减少上经的辅助工六人。到一九六五年,电动织机(包括铁木丝织机和K251织机)六十四台,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四,产量四十五万米。年产值一百四十五万元。
中央首长十分关心蜀锦生产和工人的生活。朱德委员长一九五七年三月和一九六○年三月两次亲临蜀锦厂视察,邓小平、刘伯承、邓颖超同志,贺龙、陈毅、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先后视察了这个厂。朱委员长第一次视察时,听取了蜀锦生产和销售情况的汇报,十分关切地询问了蜀锦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工作,他说:蜀锦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你们要好好搞,生产要向高精尖发展,要满足全世界二十多亿人民的需要。朱委员长微笑着对省市领导同志说:“你们要大力扶持他们啊!”朱委员长第二次来厂,参观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成果,他热情赞扬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风趣地说:“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凰凤啊!”鼓励工人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此外,文化大革命前后,许多外国朋友也不断到蜀锦厂参观,他们勉励职工:“在毛泽东的道路上继续,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建设你们伟大的祖国。”中央负责同志的谆谆教诲,国际友人的殷切希望,激励着全厂职工去克服新的困难,创造新的成绩。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职工以大庆工人为榜样,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立足于自力更生,立足于现有条件,使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路子越走越宽。先后改革了电动纤经机、打纤机,并试制成功了浆丝机、复花机。过去,成都蜀锦厂需用的提花龙头,主要由上海等地供应。工人们认真研究,反复试制,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终于试制成功提花龙头,解决了提花配套的,关键问题。这个厂生产的提花龙头,不仅满足本厂的需要,还支援了四川乐山、阆中、通江、万县、绵阳等专县,以及广西僮族自治区等兄弟单位的需要。现在,这个厂从准备到织造各个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电动化,结束了手工生产的陈旧方式,职工的眼界和胸怀也更加宽广了。
上一文章:锦绣绝伦--蜀锦工艺
下一文章:布什版”孙子兵法叫板蜀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