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诸葛亮和蜀锦

发布日期:2008-10-17 访问次数:4472

      东汉末年,大地主世家豪族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乘机分裂割据,互相混战,使农业,手工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诸葛亮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帮助刘备于公元二一四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消灭了割据益州的刘璋势力,以成都为中心,建立了蜀汉政权。

        为了巩固三分天下的局势,进一步北征曹魏,诸葛亮把发展农业和蚕桑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蜀汉是偏处西南的小国,比起占据中原的曹魏和拥有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的孙吴,基础都差,但“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适于农桑,刘邦因为得了这个地区,才完成战胜项羽,统一中国的事业。所以诸葛亮不仅为了备战,在汉中屯田,还经常用一千多人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又在成都西郊筑“九里堰”,扩大近郊水利灌溉”。刘璋遗留下来的大量经济价值很高的蜀锦,引起了诸葛亮极大的重视。他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决定大力发展蜀锦生产,以解决蜀国庞大的军政费用。诸葛亮家住广都县南十九里,即现在的双流县东北,后来称为“葛陌”,他在那里种桑八百株,用实际行动鼓励人们种桑养蚕,蜀国不仅设立“督农官”,专管农业生产,设立堰官,专管水利;还设立“锦官”,专管蜀锦生产。
        这些政策和措施,使蜀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当时的成都,人烟稠密,市场繁荣。晋人左思的《蜀都赋》说:成都城外,到处沟渠纵横,交通方便;田地里“黍稷油油,梗稻莫莫”,农作物长势很好,城内“栋宇相望,桑梓相连”。锦官城仍然屹立在“笮桥”东边,流江的南岸,许多人家都以织锦为业,出现了“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的盛况,在锦江之滨,“濯色江波”的蜀锦,斑烂绚丽,五彩缤纷,在“少城”内的商场上,来自各地的商人,川流不息,“纤丽星繁”的货物堆积如山,其中首推蜀锦。因此,南朝刘宋时山谦之《丹阳记》说,中国的锦,“成都独称妙,故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魏和吴都须买进蜀的织锦,正为蜀增添了经济力量。近人朱启钤的《丝绣笔记》也说,从魏以来,蜀锦蓬勃发展,畅销全国,甚至压倒了当时有名的“襄邑”织锦。襄邑改产“织成”后,锦绫就只有蜀汉的质量最好,数量最多了。《后汉书·方术列传》里还有一段故事,有一回,左慈在曹操的宴会上,运用法术,当场变出了松江鲈鱼,曹操认为没有蜀中的生姜调味,有点美中不足。左慈说也可以办到。曹操怕他就近取些生姜来顶替,就说,前些时他派了使者去蜀地买锦,要左慈顺便告诉那个使者多买两匹。左慈果然不一刻工夫就从蜀中取回姜来,并把口信带到了。后来使者回来,验问果然如此。这个故事虽然怪诞,但魏在蜀买锦,已为《后汉书》所证明。那时候,成都大量织造经线起花的彩锦,色泽美丽,花纹新颖生动,织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同时还出现了加金锦(丝织物加金线织成),远销魏吴两地,即魏曹丕向蜀汉购买的“蜀薄””。这又说明,加金锦只有蜀才脂生产。
        蜀汉政府和魏吴两国贸易,蜀锦占了大宗。刘备“联吴抗魏”,多次以锦作为礼品赠送吴国,公元二二二年,一次就赠送孙权“重锦千端”(一丈八尺为一端)。后主刘禅也曾赠送吴国地方大豪强张温以蜀锦”。曹魏买的蜀锦,不仅用于和西北兄弟民族交换战马,有时还当作珍贵的礼品赠送外国。公元二三八年,魏明帝曹 赠送日本女王许多礼物,其中就有绛地交龙锦五匹,绀地句文锦三匹。前者是以绛色作铺地锦,加上交龙花纹,后者是以绀色作铺地锦,加上句曲花纹-这些都是很美丽的蜀锦。蜀锦的贸易,的确支持了蜀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库存量也相当大。《三国志》记载,公元二六三年,刘禅降魏时,派尚书郎李虎到魏送“士民薄,”其中就开列了“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诸葛亮还实行开发“南中”的政策-南中地区,汉代称为西南夷,蜀汉时划为越巂,永昌、牂柯、益州四郡,即现在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蜀汉时,那里居住着的叟,昆、青、羌、濮、僚等兄弟民族劳动人民,被少数奴隶主统治着,生活非常痛苦。诸葛亮认为“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要统—全国,首先就得安定南中。公元二二三年,他率领蜀兵坚决镇压了以雍闿为首的反动头子叛乱以后,不断的“移民实边”,送去了内地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去了蜀锦和织锦技艺,使“无蚕桑,少文学”的西南少数民族逐渐从山区移住平地,和汉族移民一起,共同用劳动和智慧,“建城邑,务农桑”,推广织锦生产,丰富着祖国西南的文化“。“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南中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诸葛亮准备统一全国的事业。
       “丞相南征日,能回黍谷春。干戈随地用,服色.逐人新。芋幅参文绣,花枝织朵匀。蛮乡椎髻女,亦有巧于人”。这首“诸葛锦”诗,反映了南中人民对诸葛亮的怀念。织锦技艺传到南中后,兄弟民族的劳动妇女,用灵巧的双手,织出一幅幅具有高超技艺的纹彩美丽的诸葛美锦。在南中,还流传着不少关于诸葛亮和蜀锦的故事。
        据说,诸葛亮率军南征到达贵州铜仁时,苗族奴隶主据险顽抗,一时难于攻占。那时,苗族地区正在流行痘疫,男女老少相继发病。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分化瓦解的策略,一方面为苗族人民治病,同时又派出军中原来是织锦的工匠,教苗族人民用当地产的木棉染成五色,织成“有文采”的木棉锦做衣服被褥,保证清洁卫生,防止病疫感染。这样,痘疫不再蔓延,病人也很快恢复健康,人心向蜀,铜仁不战而克,苗族人民称这种锦叫“武候锦”。
        织锦技艺传至贵州黎平,僮族人民用五色绒织出“请葛僮锦”,上有花木禽兽各种图案,质量比其他郡的好,下水色不败,浸油不污染。每逢佳节集市,苗家,僮族儿女都携带万紫千红的诸葛僮锦去赶街,其他兄弟民族也远道而来,竞相争购”。织锦技艺传至锦屏,勤劳聪慧的僮族妇女,从当地盛产的染草中提炼出靛蓝、茜红等染料,利用洁净的清衣江的水,染出色彩美丽的僮锦。“郎锦鱼鳞纹,侬锦鸭头翠。侬锦作郎茵,郎锦裁侬被。茵被自两端,终身不分离。”这优美的诗歌,反映出少数民族弟兄姊妹对“诸葛僮锦”的赞美。
        但是,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离开劳动人民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历史是不能向前发展的,也就不会有蜀锦。诸葛亮毕竟是—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采取发展生产的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为了使“民心不乱”,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他提倡织锦,却规定“锦、绣、綦、组、绮、罗、绫,玄黄衣帛”等丝织物,不是劳动人民所宜穿的衣服。劳动人民只能“躬耕勤苦,谨身节用”,这充分说明.在封建社会,蜀锦是为谁生产的。
  • 13980803583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蜀绣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