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专家呼吁抢救各民族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08-10-24 访问次数:3191

   有关专家在此间正在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上呼吁,要积极抢救民族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家指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指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和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游戏、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和社会时代的强势文化组成了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并往往成为强势文化的基础。

  长期以来,中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存在于社会强势主流文化的边缘,在中国各民族发展历史中植根最深、影响最广,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体现。它们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史诗等形式记录一个民族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专家称,当今,关心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特异性,保护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每个民族对世界和时代应承担的责任,也是繁荣和发展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必经之路。

  据介绍,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损害和破坏,有的濒临灭绝。西藏的扎巴老人能演唱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一九八六年中国只记录了二十五部,其余八部随着他的逝世而亡失。中国曾有两千多个剧种,现存活于舞台的仅有几十个。作为唐代音乐再现的《唐和曲》,随着传人的离世,因无人记录而难以再听其“环佩之声”。纳西古乐、内蒙古长调以及各民族民间的织锦、服饰、印染工艺,风筝、彩灯、皮影戏、年画、谚语、歌谣、故事等都在逐渐衰退或消失,不少民间文化典型器物也流失海外。

  专家称,抢救和保护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改变传统文化自生自灭的做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重视,专家和各界联合积极参与的保护机制,并本着剔除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抢救昨天,保护今天”。

  • 13980801217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