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刘大为:美术高校扩招热需降温

发布日期:2009-03-24 访问次数:269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同时还身兼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在今年的“两会”上,他针对目前美术高校生就业问题严重的现实情况,提出高等美术教育应该依照社会需求来确定招生“容量”,建立特色办学机制。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今年的“两会”中,您提出“高等美术教育应该依照社会需求来发展”的提案,促使您提出这一观点的现实依据有哪些?

  刘大为(以下简称“刘”):据最近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待就业农民工数字达到2000多万,去年大学生未就业的还有100万人,而且今年又增加了即将毕业的600万大学生。这总计2700万的数字,面对的是2009年国内只能提供900万的就业岗位的现实。这样算起来,国内还将有将近2000万人得不到就业机会,其中可能有很多就是大学毕业生。

  因此我就在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实?艺术高校特别是美术高校的扩招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伴随着报考人数的急剧增加,一些艺术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艺术专业自“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立场出发,纷纷迈开了扩招步伐,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以近些年持续不断的艺术教育热潮来看,艺术教育扩招发展的速度令人吃惊:据专家测算,全国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总数大约占全国艺术类考生总数的80%;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全校的本科生加研究生总共才180人,而今天8大美院的在校人数恐怕已经要“数以万计”了。扩招的热潮来源于考生报名的热潮,一个美术学院一年报名的考生有几万、十几万,这都是司空见惯的数字;一些非专业美术院校,如中央民族大学的美术系,每年平均也都有1.5万考生报名。比如山东潍坊这个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招生考试的考点,每年都能吸引超过30万考生云集至此,美术类学校更是招生大户,每年都有十五六万的美术类考生,每到冬春之交要报名考试时,都要租用体育场进行学生的专业课考试,考点周围旅店爆满,还需要出动交警维持秩序。而且还有林业、纺织、交通等专业大学都在纷纷增设美术系或美术学院,主要原因是社会上考生多、美术专业学费高。4年之后,这些学生毕业出来,都涉及到就业出路的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我和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担忧:高校扩招的数量过多、速度过快,其火热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经济、外语等传统热门学科,这种现象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是什么,是否能真正促进当代高等艺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来,艺术院校报考热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与之相伴随的艺术院校的扩张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我提出,艺术院校盲目扩张和扩招的热潮,是到了该降温的时候了。

  记:您认为随着美术高校的扩招,在学院教学上是否会产生一些问题?

  刘:其实高等院校设立美术专业,逐步增加高层次的美术研究和创作人才,为美术教育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将会提供很好的条件。但在高速发展中的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管理和体制水平上参差不齐的问题。以中央美院为首的8大美院都有各自历史、环境、地域、师资质量等诸多优势;各地设有美术专业的院校与8大美院比,在各方面情况都不同,加上中国西北、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方面情况差别较大。

  同时,艺术本来就是小规模的专业教育,但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高校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迅速扩大的招生规模、日趋雷同的办学模式、过分强调技术而轻视创新,这是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在教学上存在的通病。很多美术院校成倍扩招学生,致使美术教育变成了“大放羊”的粗放式教学,随之便会出现如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硬件不足,学生入学门槛低,通过美术班“短平快”的突击训练便能达到升学目的,专业考试内容越来越模式化,过分注重专业成绩造成文化课成绩偏低,以及毕业后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等诸多问题。

  记:在美术高校扩招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的同时,它的“衍生品”——美术考前班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您如何看待现在考前班的现状?

  刘:考前班也是一个大家谈论的热点问题。在每年报名考试的时候,我都能在北京中央美院的所在地望京地区看到背着画夹满街走的考生和成片的考前班广告。一方面,考前班开始逐渐成为一个行业了,仅北京地区就有几百个美术考前班,他们通过网站、广播、散发宣传单或在建筑物上悬挂巨幅广告等途径进行宣传,很成规模。对于考生,它们提供了相对集中的专业学习条件及环境,应该给予鼓励,同时它们也给一些毕业生和在校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和实习的机会。

  但也正因为这些考前班的师资水平不见得很高,只是对高考形式比较熟悉,考什么就练什么,衡量考前辅导优劣的标准仍是入学率,所以它们的功利化倾向很严重;同时一些考前班的费用非常昂贵,一些所谓的“承诺班”、“包过班”之类的,学费甚至高达几万元,我听有些考生家长说“考前班的学费都超过大学学费了”,这对于美术人才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也是一种短浅的艺术教育方式,必须加以改变。

  记:通过10年左右的艺术高校的扩招进程来看,您是否认为,艺术教育需要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吗?


  刘:虽然出现了在就业、教学质量上的一些问题,但扩招也是社会需要的。一方面,我们的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对各种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精英艺术人才以外,我们还需要各种复合型艺术人才和各类新型艺术门类的人才,因此,不断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完善学科建设,培养适应新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我们也要讲究适度原则,要讲究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发展。大规模的扩招,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学校品牌的过度消耗。

  同时,教育资源怎样重新分配才更合理,也是教育产业化中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高等教育在不断扩招和教育自费的前提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这样一种弱势群体——经济困难学生。比如我在内蒙古上大学时,班里有很多农村、牧区的学生;但现在农村孩子出现在校园里的比例有减少的趋势,因为他们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我提议,教育应该向农村孩子和城市困难家庭的孩子倾斜,争取不收其学费。因为美术院校与其他综合类大学相比,消费额度相对较高,所以应从尊重美术院校学生的个性出发并对这些贫困学生给以及时关怀和资助,这些关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艺术高校扩招的冷思考、教学思路的厘清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应该仅以“产业化发展”而被抹杀,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出改变。希望国家在教育部门充分调查、了解、研究社会的专业需求量,进一步深化对艺术教育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对学校的评价机制、拨款方式等,以此促进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 13980803583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蜀绣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