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蜀锦发展沿革(一)

发布日期:2010-07-21 访问次数:9952

      我国古代的桑蚕丝织品中,有绫、罗、绸、缎、纱、绨、绮、纨、缟、素、缯、锦等品种,其中“锦”是一种用彩色桑蚕丝织成的高档织物。古代“蜀郡”(成都)生产的五颜六色高档桑蚕织物就叫“蜀锦”。
  成都蜀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蜀”为桑下的虫。《华阳国志》中说“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遥想远古时代的蜀地,岷江上游河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于桑蚕生产。蜀地所产的蚕丝纤度均匀,光泽柔和,用来织成蜀锦,格外绚丽多彩,斑斓夺目。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历史上空前的“丝绸之路”,沿着著名的丝绸古道,蜀锦产品远销欧洲和地中海。从现藏于新疆博物馆的“团花纹锦”,“联珠龙纹锦”以及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服饰上的“菱格狮风纹锦”、“棋格联珠纹锦”都可以看到流行于汉代和盛唐时期的蜀锦。西汉末年,成都和洛阳、邯郸、宛城、临淄等同属于全国织绸的五大都市,成都蜀锦却独具风貌。汉文帝时期,成都专门设置了管理蜀锦生产的锦官,成都的夷里桥南岸为“故锦官城”,这是当时全国织锦最繁盛的地方。三国时期,刘备任诸葛亮为蜀相,为了解决庞大的军政费用,诸葛亮曾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尔”。蜀锦除了作为宫庭“贡品”之外,还用来和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交换战马等军需物资。
  汉唐时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蜀锦东渡日本。日本女倭王派遣专使来我国赠送斑布,魏明帝回赠的礼物中,就有蜀锦。直到现在,在日本的正仓院、法隆寺还珍藏有蜀锦“飞鸟”,奈良时代的“蜀江锦”残片。
  汉代杨雄在《蜀都赋》中描述当时蜀锦生产的盛况:“若辉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其锦,发文杨彩,转代无穷。”就是说当时的成都“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手工业具有很大的产量,其品种花色繁多、闻名遐尔,驰誉天下。汉唐时期益州工官兼著名纹样设计师窦思纶组织设计了很多章彩奇丽的蜀锦品种,其中,著名的对雉、斗羊、翔风等蜀锦品种,不仅在国内广为流行,在国外也很受欢迎。被称为“益州十样锦”,成为全国纹样设计的模本。唐太宗时期生产的大张锦、独软锦、瑞锦、盘龙、对凤等品种,只能“规定织造”不能随便生产。生产出的产品一般只作为“贡品”。
  宋元时期,蜀锦的声誉越来越大,在成都设有专门生产蜀锦的“锦院”。院内生产蜀锦作坊,小的有几十个人,大的有上百人,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工序有挽丝,用杼、炼染、纺绎等十几种,已经达到了较完备的手工工场。元人费著在《蜀锦谱》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这些生产景象和织造的蜀绵品种名称,如“大窠狮子锦”、“大窠马打球锦”、“又窠云雁锦”、“天下乐锦”、“真红天马锦”等,这些品种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织造技术水平。这一时期的蜀锦工匠们不仅对织造提花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炼染技术也发展到了相当水平。成都平原的岷江两岸,随处都能见到人们将丝线炼染后放人河中漂洗,五颜六色的颜料将岷江变成了一条艳丽夺目的彩带。相传成都为此被称为“锦城”,岷江流经“锦城”河段被称为“锦江”。
  明代以后,桑蚕的生产技术迅速在江南一带崛起,宫廷所需的“贡品”也逐渐转移到南京、苏、杭等地。但成都蜀锦乃具有相当规模,生产的品种也不断翻转,这一时期,生产的“落花流水锦”、“通海缎”、“锦上添花”、“浣花”等品种在全国都享有声誉。清代后期,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洋货充斥,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了沉重打击,蜀锦逐渐进入衰落时期,很多生产蜀锦的作坊,纷纷倒闭,蜀锦生产大量萎缩,解放前夕成都所有生产蜀锦的工人还不到百人,小型作坊也只剩几家。在这濒临绝境时期,蜀锦仍以它独有的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1909年,蜀锦参加南洋博览会,荣获“国际特奖”;1937年,由国民政府商业部陈弟然为代表,参加美国“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国蜀锦获得了“东方美人奖”。

上一文章:Palm-fibre weaving

下一文章:暂无

  • 13980803583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蜀绣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