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发布日期:2008-09-20 访问次数:2810
吴向宏 国际商业顾问
我在两个多月前撰文疾呼“从流动性过剩向紧缩的转变随时可能到来,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大规模减税以预防经济金融危机”时,自己也并没有料到,这个金融拐点爆发得这么快。我当时还跟朋友们开玩笑,说请大家多发表类似言论,同声唱和,估计6个月以后能引起政府政策转变,在时机上正好赶上应付金融危机爆发。谁知“雷曼破产一声炮响”,这场大考验比我预计的提前三个多月就到来了。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好事,促使决策层们更早地下定了决心,扭转政策走向。央行紧急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再明确不过的信号,标志着货币政策已经从紧缩转向宽松。问题在于,就应付目前这场金融风暴而言,仅仅在货币政策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放松银根,如果力度不够,完全不足以抵消金融危机以及可能后续的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如果力度过猛,又可能使刚刚消灭的国内资产泡沫再度泛起,其结果反而将进一步从实体经济中抽走资金。
中国在应付此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和美国的国情有极大不同。美国虽然大投资银行纷纷破产,金融界乱作一团,但其实体经济层面依旧强劲。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3.3%,大大超过事前的普遍估计。这使得美国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有更大回旋余地。中国却绝非如此。我们国内企业在过去十几个月的生存环境,整体来说趋于恶化。关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官方发布数字往往偏于乐观。例如,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调查称,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利润率大涨1.7个百分点。但这一结论和民间的感受显然相悖。很多人认为,如果剔除资产泡沫等因素,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明显是在下降。
我的判断是,中国企业目前的利润困境,要远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严重得多。最近有桩大新闻,就从侧面支持着我的判断。此即汇源同意被可口可乐收购。大凡做企业的,如果正在蒸蒸日上、日进斗金的兴头上,又拥有一个知名品牌,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卖掉,不论对方出多高价码。所以像汇源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心甘情愿出售,必定有不为人知的苦衷。
概括起来,我国面临的这场大考验就是八个字,“外忧金融,内忧企业”。这一内外交攻之势,决定了货币政策容易顾此失彼。一个眼下的例子就是:央行此次降低贷款利率,用意显然是要给利润率下降的企业输血。问题在于,中国的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自身也有多种隐患,哪里还有多少余力来给企业让利?如果执行更全面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业风险就更大。不要忘记,造成美国金融业全面崩溃的根源,正是格林斯潘末期为了刺激经济,一味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而造成了次贷泡沫。
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的另一问题,就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避风港效应”。由于欧洲经济同样不佳,大宗商品如原油等也进入了泡沫破灭后的下降通道,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极可能重新成为国际游资的避风港。这对中国,至少对资本市场,将是一个利好。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利好,实际上隐藏着极大的杀伤力。政策如果应对不当,其结果一定是:在美国破了一个大泡沫,然后在中国炒起来一个小泡沫。打个比方:这就像蓝筹股一场暴跌之后,小盘股反而可能有一个短期的暴涨。假若这种情况发生,未来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在国际金融体系动荡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会不减反增,我国的外汇储备可能继续增加。届时这种“假性通货膨胀”将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又面临“从紧”的压力。
出路在哪里?就是我两个多月前已经疾呼过的,中国急需大规模减税,尤其是企业税!在货币政策日益缺少回旋余地的情况下,国家应当果断转向,把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转向税收政策。相对于中国的银行系统,中国政府可谓财力雄厚。事实上政府过去曾多次向银行注资。然而像过去那样,等到银行搞出一堆烂账再来由政府出钱收拾残局,当然是下策;远不如政府直接向经济中注入活力,直接以大规模减税的方式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亦能间接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减税政策还能有效促使资金向实体经济中回流,短期可以遏制有可能从外部输入的“假性通货膨胀”,遏制资产泡沫;中长期看,企业利润率提高是对股市最大的利好,因此,大规模减税也是最有力、最治本的救市良方。当然,这个良方唯一苦口的地方,就是让政府没有那么多钱可以花了。不过我以为,宁可眼下手紧点,不要等到经济金融大乱,那时政府面临的就不是手紧不紧的问题了!
上一文章:水井坊酒的工艺传承与创新
下一文章:千年蜀绣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