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蜀锦厂:花色品种的演变

发布日期:2008-10-13 访问次数:3537

      毛主席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蜀锦正是这样,它的品种花色,艺术风格是随着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文化思潮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总的看来,为封建上层服务的龙风蟒袍,福禄寿喜这类象征封建的图案减少,适合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上层的品种花色增多,仿造外国进口的产品也不断出现。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时期来看它的发展演变。

         清朝同治年间(1852至1874年),成都织造的锦缎类织物有明机蜀锦、天心锦、倭缎、闪缎、线缎、龟兹拦杆、宫绸、宁绸等八种,其他丝织物有线绉,湖绉、薄艳平纱、浣花绢等四种。这里提到的倭缎,据《天工开物》记载,“凡倭缎起东夷,漳泉海滨效为之”。即是说,至少在明代,福建漳州、泉州一带已在生产,成都织造的倭缎,可能仿自漳泉,因此,或称倭缎,或称漳缎。
         辛亥革命前后,禁止民间穿绸着缎和不准用玄黄色的“衣禁”废除了,玄黄色的团花马挂,锦缎鞋帽风行一时,产品品种花色增多。主要特征是;花纹以浮花为主,平花逐渐减少:有平花包浮边,也有浮花包平边。流行的品种及其组织结构大体上有:平底经花的“东波缎”;地组织上加底纹的“五丝缎”,两层平纹地,中间现八枚缎花的“通海缎;在通海缎缎花边沿包一层平花,再包一层浮花的“通海浮边缎”;缎底平花的“摹本缎”;双层平纹浮花的“芙蓉锦”;缎纹底色彩对比强烈的“塔夫绸”;缎底的“宁绸”;缎上起绒花,花纹风格变化较多的“漳缎”;平织,纬线加捻的“线皱”;缎底,平花包浮边的“蜀华缎”;缎底平花的“珍珠缎”;“团花缎”;以及“月华”、“雨丝”、“浣花”、“方方”锦缎被面等十余种。
        这一阶段的产品,在南洋劝业会上评价较高,锦缎有各色浣花巴缎、百子图被面、各色时花摹本缎,新式嵌金女衫料等十一种,其他丝织品有湖皱、花素绸等二十五种。另外,《南充具志》上说:一九一五年,何慎之携带丝绸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得头等奖回国”;《壁山刘仁傑哀启》上说,刘氏机坊织造的蜀锦在南洋劝业会上曾得二等奖。
        五四运动,给四川锦缎业注入了新血液,使这个古老的地方产品的封建色彩更加减少,团龙、团风锦缎基本停产,适合小资产阶级中下层购买力的品种增多,产量增大。—九四三年,成都长机业的产品有花缎、三纺缎、宁绸,中山纺、皱子、金丝缎、金丝寿被、锦缎被面等十二种。其中:每匹八十元的金丝缎仅生产三十五匹,而每匹十五元的素缎却生产了九千多匹;每床六元的金丝寿被仅生产了七十五床,而每床三元的锦缎被面却生产了九千多床。这是服务对象比较明显的转变。另外,机器工业产品还有闪花缎、嘉绫葛、蜀华葛、锦地皱、金香缎、丝毕叽、丝直贡、丝华达等。
         近百年来,蜀锦的品种花色尽管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应该看到,在旧时代,它始终是带着较浓厚的封建气息,古老的龙件缎,蟒袍,厚葬的高级锦缎和以梵文及其他迷信色彩纹样的锦缎,并没有完全停织。
         生产力主要是人和工具。近百年来,有些机房开始改用铁机或铁木结构的织机,少数工厂先后采用提花机,还有电动织机。这些近代生产工具,有的从日本,英国引进,有的来自上海。采用新机具,对于蜀锦生产的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
         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很小,而且多是零星和局部性的。辛亥革命后,曾采用过双梭织造,增加纬丝的颜色,采用手工拉梭代替投梭,省力,工效有一定的提高。摹本缎的生产,也在一扒提花的基础上改为多扒提花,有的机房还采用了提花龙头。这些都是织锦工人长期劳动实践的结晶。成都蜀锦老工人李平山,在旧社会人称“梭子大王”,他织的锦缎边线齐整,缎面平顺、干净,日产一丈四、五,比普通日产多四,五尺。这不仅是他善于投梭,更重要的还因为他有一把革新过的梭子。旧梭梭芯是缺乏弹性的竹棍,织造时纡上的丝减少容易垮丝,缎边也容易受伤;他改竹棍为竹片,增加了弹性,解决了垮和伤的问题。但是,象李平山这样有所革新的蜀锦工人,并没有受到重视,仍然被资本家和反动政府剥削得骨瘦如柴,那还有什么精力和兴趣去搞技术方面的革新!

上一文章:如何寻找网上客户?

下一文章:暂无

  • 13980801217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