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打锡史说

发布日期:2009-01-10 访问次数:2546

中国锡器制作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17-11世纪的商朝中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锡的冶炼技术。当时主要是将锡按比例和铜掺合制作青铜器。秦汉以后,虽然青铜逐渐由铁器取代,但锡器已开始广泛使用。根据史书记载,宋代时期,锡器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
由于锡器容易产生锡疫的缘故,历史上许多有价值的古锡器未能留存下来,故无法考证其祖先制锡的工艺。
至明朝永乐年间,锡器才开始盛行,制锡业已成为当时较大的工匠大行,制锡工艺也大大突破,演变成传统的手工艺。因锡质柔软易于浇铸和模压成形,故锡器匠被称为“腊匠”,制锡叫“打腊”,锡被称为“白描”,模具为“园臼”,锒头为“虎头”,剪刀为“仙鹤嘴”,铁架为“象鼻”,地平夹为“蝴蝶板”,火炉为“狮子头”,铁镬称“笠帽”或“蒸万”,叉刀为“老鼠尾”等。
普通的锡器大多数是手工打成的,少数要借助浇铸工艺,越是造型特异的锡器,浇铸的成分越多。工艺流程基本如下:
溶解与压片:即将锡原料熔铸成锡板材。用两块平整的石板,各糊七八层耐高温的水纸,将纸面相对,中间根据倒锡板的形状,以麻绳圈成一圈,两端留开口,再借助风箱,在坩埚里将锡料化成锡水,从麻绳开口处倒进所圈定的透气空间,冷却成锡板。
裁料、造型与焊接:剪下大小合适的锡板材,锤打成相应尺寸的锡片,再卷成想要的形状,用焊锡将接缝处焊牢。有盖、执(把)、流(嘴)或耳、足等部分的,必须先制作好这些部分,再与主体拼接,用焊锡将接缝处焊牢。如这些附件须一次成型,则事先用石材雕好模型,把熔化的锡水倒进去,待冷却后打开模具,把多余毛边剪去,再去主体焊接。
打磨:“三分做,七分磨”。对焊接并敲打完成的毛胚,要用熬化的松香,将锡器粘固于脚踏驱动的转盘的中心轴上,使其旋转起来。先用名为“锡旋”的特制刀具,修去锡器表面凹凸不平的地方,再用常见的“节节草”反复打磨,除去表面的焊迹和锤痕,最后用棉布抛光,直到表面平整柔滑,光可鉴人为止。
装饰:用“火金漆”漆饰表面,以保护表面。火金漆是用土漆加密陀僧熬制成的,可使金属表面历久如新。
经过以上程序,一件精美的锡器便大功告成。

因锡的特性,这种古老的打锡工艺仍然沿袭至今,并流传到东南亚一带,如马来西亚和泰国。但是因为技术进步,今天的锡器制作在工艺上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很多手工操作已由机器替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外观也大大改善。

  • 13980803583
  • jinmaxiu@163.com
  •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2号浣花香广场7楼蜀锦蜀绣处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20:00


13980803583